信息中心
2018年,滨州市体育运动学校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职业院校管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2015—2018年)》(教职成〔2015〕7号)、《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发〔2014〕19号文件进一步完善现代职业教育政策体系的意见》(鲁政发〔2015〕17号)、《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山东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鲁教职字〔2017〕2号)、《滨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意见》等文件精神,紧紧围绕建设全国一流体校的办学目标,继续创新育人机制、提升办学内涵、打造品牌特色、催生发展新动力,进一步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继续发挥学校示范辐射作用,力争为滨州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提供更多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以更优质的教育服务满足社会多元化、优质化、个性化的人才培养需求,为所有学生创造人生出彩的机会。
1.学校情况
1.1 学校概况
滨州市体育运动学校成立于1986年8月,2016年被山东省教育厅认定为“山东省规范化中等职业学校”。2005年、2009年、2013年、2017年连续四个奥运周期被国家体育总局命名为“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2013年、2017年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荣誉称号。学校的办学目标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体育后备人才。
2011年9月1日整体搬迁,新校区坐落于滨州中海之畔,包括教学楼、综合训练馆、学生公寓、餐厅、田径场、室外场地及其他附属配套设施,总占地面积326663平方米,总建筑面积99470.41平方米,固定资产两千余万元。其中,十层综合大楼建筑面积近2万平方米,集教学、办公、科研等多功能于一体,东、西两座综合训练馆建筑面积达4万平方米,设有篮球馆、排球馆、散打馆、科研中心、试验室、乒乓球馆、柔道馆、举重馆、摔跤馆、武术馆、拳击馆、跆拳道馆、游泳馆。400米标准塑胶田径场供田径项目训练使用,还设有室外网球、手球训练场地。这些设施设备为培育优秀体育后备人才提供了优质平台。
1.2 学生情况
学校以三年制体育运动中职教育为主,学校以三年制体育运动中职教育为主,现有在校生763人。在校生规模总体稳定。2018年学校招生154人,毕业生335人。升学人数为66人,升学率20%。
1.3 教师队伍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49人,专业教师55人,师生比1:16。2018年学校师资队伍各项指标均较2017年有所提高,专任教师92%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其中拥有硕士以上学历的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2%。
1.4 设施设备
学校环境优美,绿化面积 97998.9 平方米。学校设施设备先进,实施信息化管理,是节能环保、绿色、智慧校园。学校总建筑面积为94170.41平方米,其中图书馆的藏书面积为100 平方米,学生公寓可容纳1000名学生住宿,餐厅可容纳1500名师生同时就餐。学校共有计算机100台,生均为 0.20 台。学校遵循先进性与适用性相结合的原则,按照专业教学标准和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从发展学生能力与特长出发,为开展教学实践、学生训练、社会培训提供保障。
2.学生发展
2.1 学生素质
滨州市体育运动学校始终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建立了由学生科、团委、教务科、公寓管理科、训练科多层次的德育工作管理模式,制定各项管理制度。学校配有专人负责学生的思想教育,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一日常规值班,学生宿舍管理,学生档案以及团员的组织管理。
学校定期组织开展丰富多彩有意义的活动:每周一的 升旗仪式,由学校领导、中层干部、教练、教师、班主任、学生代表讲话,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每学年初对学生进行军训,增强学生的组织纪律观念,提高内务整理水平;每学期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让学生学法、懂法、守法;每年举行全校师生新年联欢会,每年开展庆“五·四”、“ 六·一”活动,开展学生书法、绘画、演讲比赛、黑板报评比、拔河比赛、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活动,丰富了学生生活,促进了学生健康成长。
2.2 在校体验
2018年,学校继续大力推行关注有效教学行动,重视学生对学校教学管理,教学工作的监督与反馈,积极开展督教督学,评教评学活动。全面了解教师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对学校教学的满意情况。并根据数据分析原因,制定整改措施,帮助全体教师提高教学能力。每年组织两次全校学生评教活动,学生对任课教师的满意度达95%以上,学生在教学工作的监督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学校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目标,向文化教学要人才,将管理融入发展,确保教学工作有生机,有活力。学校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抓手,为学生搭建挖掘并展示自身才能的舞台。每年组织学生书法比赛、诗歌朗诵比赛、成语大赛等各类主题征文比赛。青年志愿者服务队活动等都已经成为学生关心关注、热情参与的集体活动。本年度学生科、教务科、团委和学生会联合倡导发起“积极争做文明人,校园因我而美丽”的倡议活动。该活动针对学生使用手机的现状,倡导学生消除课堂陋习,提高学习效率;养成良好习惯,合理使用手机;发挥榜样作用,引领清新风气;开展教育活动,营造学习氛围,积极参与投入“放下手机,捧起书本”的主题活动及“我为省运做贡献”征文比赛活动。
2.3 资助情况
学校学生资助工作操作有序,流程清晰,实施到位。根据鲁财教相关文件,中职学校全日制学生享受免学费政策的精神,我校于2018年申报免除学费763人,学费金额297万元。同时为了减轻困难学生的求学压力,学校帮助49名学生申报了中职助学金,金额9.8万元。在发放助学金的过程中,学校完全按照上级要求,所有资金都打入受助学生的银行卡内,做到专款专用,确保资金及时准确到位。
2.4 就业质量
学校就业工作始终围绕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和社会市场人才需求有序推进,积极做好毕业生各项工作,认真完成毕业生生源信息的采集、核对和上报及毕业证的办理。向上级专业队输送高水平专业后备人才、向高校输送体育类专业大学生、向企事业单位包括各种健身体育俱乐部推荐各种职业技能人才,毕业生登记表等证书的领取和发放工作有序进行。认真做好毕业生情况统计,毕业生档案材料整理、派送及毕业生户口的迁出等工作,确保毕业生顺利毕业。我校2018届毕业生335人,其中66人升学,升学率20%。
2.5 职业发展
学校本着“教育为人民服务,培养合格人才”的理念,以培养中职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为指向,建构中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评价体系,认真把握好“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不同要求,对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实施发展性引导,学生 能尽快适应岗位,融入社会,具有较强的岗位适应能力和岗 位迁移能力。学校大力推行实践性教学,坚持以“产、教、 研”校企结合的教学形式,“教、学、用”相结合的办学模式,加强学生的职业技能发展,打破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 人才培养传统模式。
3.质量保障措施
3.1 专业动态调整
学校坚持“学校围绕市场转、专业围绕行业转、人才培 养围绕行业需求转”的建设理念,认真研究分析滨州市体育建设发展走向,突出了游泳社会体育指导员、游泳救生员培训,并逐步开展网球、跆拳道、武术专业和健身教练职业培训,形成了贴近市场、培养现代服务业人才、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专业建设特色。
3.2 教育教学改革
在专业人才培养中,学校根据专业特征和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规律,除向省、国家队输送人才外,建立高考辅导班以及社会体育辅导员等。学校积极探索课程的开发和研究,课程内容紧贴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符合90后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深受学生喜爱。学校遵循先进性与适应性相结合的原则,按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从发展学生能力与特长出发,在建好校内实训基地的同时,学校积极拓展校外实训基地,使每个学生都能够获得与所学专业相适应的实训岗位,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得到极大的提高。
3.3教师培养培训
学校立足办学目标,科学筹划,以形式多样的校本培训和各级各类培训为抓手,创新师资管理模式,激发师资队伍活力。学校注重青年教师梯队建设,长期坚持采取结对“传帮带”形式,加强教师队伍的打造,一大批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起来,脱颖而出。学校充分发挥优秀教育教学能手的引领和示范作用,以团队合力有效推动了学校的教育改革和信息化教学进程,师资队伍的教学能力与水平得到明显提升。
3.4规范管理情况
学校始终坚持质量立校,向综合管理要办学效益,在教学管理制度建设和教学常规管理机制运行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学校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并结合本校实际,对教学管理制度进行了全面梳理,及时进行了修订和完善,并汇编成册。学校继续执行教研组长例会制度、教学常规检查制度、学生缺课快速通报制度,及时解决学校教学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明确各项教学管理工作的总体要求。各学科按照学校部署,落实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标准的修订,教学的组织与安排,教学秩序的巡查,课堂教学的监控,教师与学生的评教教学,教师教学工作质量的评价等常规管理工作,目前各学科教学秩序运行良好;探讨先进的教学方案和手段,并通过优质课评选、教学常规检查及教案检查等各项活动,有效促进教师教学的规范化和有效性。
学校后勤管理全面推行精细化管理。学校校园安全管理、食堂供应、校园环境文化建设、教学设施设备保障等方面各尽其责,不断优化服务流程、提高服务效率、强化服务意识,各项工作扎实开展。加强场地和训练器材的维护和管理;抓好食品安全工作,注重运动员膳食营养,特别是今年省运会期间,大幅提高运动员用餐标准;在场地管理、器材保障、膳食营养、后勤服务等方面为运动员做好全方位的保障工作,进一步优化了对学校水、电、暖的管理和控制,降本增效。
学校财务部门严守财经纪律,落实各关键岗位责任制, 完善财务制度、规范财务行为、加强财务监督、严肃财经纪 律,确保学校各项专项经费管好、用好。2018年学校收到财政拨款3378.82万元。学校本着精打细算、用好每一分钱的原则,加强各项开支的预决算管理,确保专项用到位,服务学校师生,服务教育发展。从制度上对专项资金的管理使用规范化,从而保证各类资金发挥出最大的使用效果和效益。此外,财务部门还对各专项资金实施明细核算、项目管理,并定期地按统一规定的格式编制报送会计报表,及时掌握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对专项资金的使用,财务部门严格执行审批程序,财务人员认真履行会计监督的职能,对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和项目实施进行会计监督,真正做到管严、管实、管好资金,使专项资金真正发挥作用,推动学校快速、全面发展。
学校不断完善安全管理举措,不定期开展校园安全专项排查,彻底堵塞漏洞,全方位打造平安和谐校园。严格落实校园24小时安全值班制度,增强值班人员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加强对学生校园安全的监管引导,增强了学生自护和应对能力。进一步完善了安全预案,建立了机动应急队伍,不断提高学校遇突发安全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通过学校师生消防培训和演练活动,增强了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学校不断推进管理队伍建设,通过校长办公会议、中层干部议、全校教职工大会、专题培训等不断提高大家的凝聚力和执行力,切实提高内部管理水平。
3.5 德育工作情况
学校重视学生德育工作,树立管理育人、训练育人、教书育人、环境育人、制度育人、活动育人的理念,以行为养成为核心,以礼仪教育为抓手,将学生管理融入学生发展,确保德育工作有生机、有活力。首先,为了营造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班级每月更换主题黑板报,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学习《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公约》”,影响着学生的行为习惯和专业素养。为了更好的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2018年继续扩大组织学生志愿服务队,参加“爱护环境,从我做起”创建文明城市的义务活动、“奉献爱心,传递希望”儿童福利院活动、“我为创城献爱心、城市因我而美丽”等一系列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人文素养,引导学生培养服务和奉献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力争使德育活动形成我校特色。另外,学校还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展示自身才华的舞台。从校园征文到跳绳比赛;从校学生会干部竞聘到“十佳学生”等评比,目的都在培养学生的自信,引导他们正确对待自己、正确对待自己的未来,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会在人生舞台找到自己的位置。学校将全面提升全体德育队伍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使更多的德育人员向学习型、民主型、快乐型、合作型、服务型角色转变,让每个人注重业务能力,迅速迈上专业化道路,以全面提升学校德育工作的整体水平。
3.6 党建情况
学校基层党建工作成效显著。在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学校党支部以加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增强党员队伍活力为切入点,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制度化常态化,扎实开展党员积分制管理工作,坚持“思想建党、教育为先,重抓基层、突出责任,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发挥群团、提振精神,正风肃纪、从严治党”的工作方针,坚持“虚功实做”,结合单位实际和党员需求,积极开展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推进机关党组织标准化建设等一系列具有实效性的活动,基层党支部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全体党员“姓党”的政治属性和“信党”理念、责任担当意识、政治素养明显提升,在急难险重工作中充分发挥了模范先锋作用。体校各机关支部认真学校党建材料,赴政协文史馆、审计廉政基地等进行红色教育。
4.校企合作
4.1 校企合作开展情况和效果
进一步整合体育、教育部门资源,全力推进市队校办,充分调动各区(县)、学校共同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积极性,共同落实好运动员的训练教学。目前乒乓球、手球等项目市队校办已逐步取得良好效果;足球、排球在去年分别成功落户滨州实验学校、滨城区第六中学、开发区第二中学和博兴县曹王中学后,滨州校园足球蓬勃开展。柔道项目在无棣县小泊头镇第三小学的招生训练出具规模。
进一步推进市队校办融合工作,多次召开市队校办学校座谈会、现场会,交流市队校办的经验,探讨难点问题,积极参与体育局研究制定相关管理办法及扶持政策,加强对市队校办项目的跟踪联系,切实做好服务保障工作。
4.2 学生实习情况
学生实习是专业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更是为学生创造就业机会的一个重要平台。学校大力推行实践性教学,坚持以“产、教、研”校校合作和校企结合的教学形式,“教、学、用”相结合的办学模式,与基层各学校、各体育产业单位及社会体育类培训机构紧密联系,加强学生的教学实习、技能实习和社会实习,打破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人才培养传统模式。部分准备参加高考的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在实习期间参加高辅班复习。随着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学生实习岗位也不断拓展。
4.3 集团化办学情况
依托学校是滨州市唯一一所体育运动专业学校,培养相关体育专业的人才,学校在滨州市教育局的指导和支持下,注重开门办学,以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为中心,积极探索集团化办学新模式,充分调动各市(县)区、学校共同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积极性,共同落实好运动员的训练教学。加强办学资源的共建共享,自2017年与滨州市时保雅健身有限公司建立了稳固长效的战略合作关系以来,多次和时宝雅开展合作办学。今年时宝雅多次来我校举办讲座普及健身运动知识。
5.社会贡献
5.1 体育人才培养
学校不断探索产学结合的体育人才培养模式,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体育类单招考学为特色,充分依托行业资源优势,吸引政府投入、融合社会资源,探索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教师培训、项目开发等多方面的合作。进一步拓宽办学渠道,加强体育行业职业技能培训,实现“毕业证+职业资格证”双证教育,逐步实现“出口畅、进口旺”的良性循环。2018年是举世瞩目的山东省运会年,历时八个月的比赛于10月20日在青岛胜利闭幕。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经过精心组织,积极备战,共派出了510人的决赛队伍,参加了武术、柔道、排球等22个项目的比赛,共夺得金牌48.5枚,银牌33枚,奖牌总数124.5枚。列金牌榜、奖牌榜第六位,创造历史最好成绩。本年度我校学生学生杨俊霞、肖棣等在参加的国际大赛中共取得2金、1银的好成绩。在全国的比赛中,我校学生共取得3金、6银的好成绩。
5.2 社会服务
学校在打造内涵,提升办学质量,为地方、为千家万户 培养合格人才的同时,学校积极发挥专业所长,思考探索实践服务地方体育发展、服务社会居民之道,把培养有社会责任感、有爱心肯奉献的高素质体育人才,作为学校办学的第一要务。为更好的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2018年,组织学生志愿服务队参加创城打扫卫生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服务和奉献识,提高了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人文素养,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5.3 对口支援。今年,我校组织教练去乡镇中小学义务支教,培养孩子的运动兴趣及特长。
6举办者履责
6.1 经费
上级政府的重视以及各项政策举措,为学校内涵发展提供了基础性保障。2018年学校收到财政拨款3078.82万元。这些专项涉及学校的专业及课程建设、专项经费、学生免学费及助学金等多个方面。学校严格执行专款专用原则,加强各项开支的预决算管理,确保专项用到位,服务学校师生,服务教育发展。
6.2 政策措施
学校在发展中得到了上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正确领导和悉心关怀。从中央到地方都给予了体育职业教育的发展以高度的重视和大力的支持,在外优环境的大好形势下,学校不断内优管理,加强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进一步完善了学校章程和管理制度,严格执行《滨州市体育运动学校教职工量化考核办法》、《滨州市体育运动学校学生量化考核办法》等管理新措施,多举措深化办学内涵,提高办学质量。
7.特色创新
滨州市体育运动学校是一所体教结合、以训练为中心、以育人为根本、努力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专业学校。在市教育局的关心下,在市体育局的正确领导下,全体教职员工共同努力,在2015年学校被市文明办授予“市级文明单位”荣誉称号,2016年、2017年顺利通过复审的基础上,2018年,我校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
7.1 坚持“以人为本”,切实抓好体育训练与教学工作
7.1.1以新课标为向导,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鉴于体校的学生基础比较薄弱,兴趣不高,这就要求老师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需要每一位老师在教学实践中认真学习落实新课标,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全体教师及时转变教育观念,准确理解新课标精神,恰当地选用新的教法、学法,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建立充分体现“尊重、民主、和谐、发展”的新型师生关系,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以充分地发挥。学生通过“体验→思考→创新→发现→学习”等步骤,在师生共同探讨下,在合作交往中掌握学习方法,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起着鼓励、促进的作用,合作教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7.1.2以新课标为动力,提高教师业务能力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求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由“经验 性”转向“教研性”,教育科研能力成为教师的必备素质。 广大教师用现代教育理论来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善于从教育教学实际出发,从中发现问题,不断反思、总结,努力探索教育教学的规律。教师集体备课、探讨教法、交流反思、总结成果,认真参加各级各类业务培训,通过说课、听课、评课、外出观摩等形式,极大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和业务水平。
7.2 坚持“以人为本”,切实推动学生业余活动开展
坚持“以学生为本”,切实推动学生业余活动开展,体校学生在校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和训练,业余时间少、生活较为枯燥。学生科、团委充分利用学生业余时间,组织学生会,积极开展 “读书、看报、听广播”、“经典诗文诵读”、电视收看电视节目等各项学生感兴趣的活动,举办新年联欢会、书法绘画大赛、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比赛、作文比赛,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本年度学生科、团委和学生会联合倡导发起“放下手机,捧起书本,做文明人”的倡议活动。全校师生参与活动, 各班学生代表在横幅上签名响应支持。该活动针对学生使用手机的现状,倡议同学们消除课堂陋习,提高学习效率;养成良好习惯,合理使用手机,收到了很好效果,进一步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
8.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
8.1 主要问题
一是校企共育机制需进一步健全,技能人才培养模式较单一,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转型需进一步紧密对接,不断加大创新力度。
二是“双师型”教师的比例较低,师资结构有待进一步完善。学校师资现以中青年教师为主,其中由于体校的特殊性,师资结构与先进学校相比有一定差距。
三是有效提高运动员文化教育水平上方法不多,部分教学改革举措落实不到位,还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求。
四是加大对老师们继续教育,积极引导老师们继续到高校深造。
8.2 改进措施
今后,学校将按照“向综合管理要办学效益,向训练管理要训练质量,向训练质量要训练成绩”的工作思路,进一步创新校企合作机制,加快现代学徒制工作的推进;进一步加大师资培训的经费投入,加强优秀教学团队建设,实现资源共享、集聚发展,不断提升办学品质。